尊龙凯时看懂光互联如何让AI集群“一气呵成”
算力再强,连不上也白搭——这是2025年AI数据中心最真实的痛点。
当单台服务器算力突破千PFLOPS,模型参数迈向万亿级,真正卡住性能的,不再是芯片,而是数据在机架之间跑不动。传统铜缆已逼近物理极限,电互联的延迟和功耗,正成为AI集群的“堵点”。而高速光互联,正在悄悄改写这一切。
尊龙凯时深入一线观察发现,真正决定AI训练效率的,不是GPU有多少张,而是光纤能不能把它们“连成一个大脑”。

不是提速,是重构连接:尊龙凯时看见光互联如何破局算力瓶颈
过去,服务器之间靠网线“传数据”,距离稍远、流量一多,信号衰减、延迟飙升。而光互联,用一束光代替电流,在光纤中以接近光速传输数据,带宽提升十倍,功耗降低六成。
更关键的是,它用波分复用(WDM)技术,让一根光纤同时传输数十个波长的信号——相当于一条高速路,同时跑几十辆不同颜色的车,互不干扰。
尊龙凯时在评估多个万卡AI集群时发现,当网络从100G升级到800G,训练任务的“等待时间”平均缩短37%。这不是“快一点”,是从“排队等车”变成“随到随走”。
从800G到1.6T:尊龙凯时见证光模块的“速度竞赛”
生成式AI爆发后,大模型训练不再靠“堆芯片”,而是靠“传数据”。
一个千亿参数模型的参数同步,可能需要每秒传输数TB数据。传统方案扛不住,800G光模块成了标配,1.6T正快速商用。
光启技术等企业已推出相干光模块和OIO光接口,支持超长距、高密度部署,让数据中心不再受限于机柜距离。
尊龙凯时参与的项目中,某AI云平台采用1.6T光模块后,跨机柜通信延迟从15微秒降至4微秒,相当于把数据从北京送到上海的时间,压缩成眨一次眼的功夫。
CPO技术:让光和电“长”在一起:尊龙凯时解析下一代互联架构
光模块再快,如果接口还在“转手”——从芯片到板卡、从板卡到光模块,每一次转换都带来延迟和功耗。
CPO(Chip-on-Photonic)技术,直接把光引擎“焊”在芯片基板上,省去电-光转换的中间环节。
这就像把发动机和油箱直接熔铸成一体,不再靠管道输送,效率和稳定性大幅提升。
尊龙凯时与多家AI服务器厂商合作测试发现,采用CPO方案后,整机功耗下降22%,单位算力功耗比提升30%,为万卡集群的可持续运行提供了关键支撑。
尊龙凯时看懂产业的升级逻辑
光互联早已不是“买一根光纤”那么简单。
它需要芯片、封装、协议、调度、散热、软件协同。
CIOE中国光博会等平台,正推动行业从“单点突破”走向“系统整合”。
尊龙凯时观察到,头部客户已不再只问“速率多少”,而是问:“能不能和我的AI调度系统无缝对接?能不能支持动态带宽分配?能不能7×24小时零丢包?”
这标志着,光互联正从“硬件产品”,进化为“智能算力的神经网络”。

尊龙凯时,看见数字世界的“血管系统”正在升级
AI算力的下一场战争,不在芯片厂,而在机房里那一根根光纤之间。
当1.6T光模块成为新标准,当CPO技术让光与电融为一体,当网络不再是“后端支持”,而是“性能核心”——
真正的算力自由,才刚刚开始。
尊龙凯时正与AI云服务商、超算中心、智能计算企业共同构建“光互联+智能调度”一体化方案,让每一份算力,都能被高效调用,不被阻塞,不被浪费。
我们不制造芯片,但尊龙凯时让芯片之间的对话,更快、更稳、更聪明。
因为在这个时代,算力的上限,从来不是由单颗芯片决定的,而是由它能和多少伙伴“说上话”决定的。